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回到教育的原点反思课改

来源:张晓震     时间:2017-01-11 18:13:03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回答的课题,课改也不例外。我国的课程改革走过十多年,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课改从一开始就没有解决好理论基础、方法、途径等问题,从而导致课改的实践与现实脱节,不仅没有实现改革的初衷,反而催生出了诸多乱象,得不偿失;更多的人认为,课改理念、出发点、大方向都没有问题,但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在各项配套改革没有跟进的前提下,单方面强调课改,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冷热不均”等诸多问题,不过,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全盘否定课改,更不应该裹足不前甚至走回头路。

应该说,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撑。事实上,任何改革都是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困难乃至出现反复都是正常的,但这不意味着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改走过10多年,人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望课改曾经的历程,细心梳理并加以反思。

我国的课改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1999年和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先后指出,我国已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此后,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由此来看,课改从一开始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为,而且涉及的内容包含观念、体制、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这一方面指出了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提高国民素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课改是配套改革,需要观念、体制等改革协同推进。从10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看,一线老师们对课改理念的认同度是很高的,只是对课改的实际成效评价不高。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在2011年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新课改的实施进行过相关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4%的受调查中小学教师认同新课改理念,但对课改成效表示“很满意”的教师仅占3.3%,表示“满意”的教师也只占21.3%。

课改“高认同低成效”的事实告诉人们,不少地方对推进课改是缺少动力的,而动力的缺乏一方面固然与历史的惯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上对课改的实际支撑还很不到位甚至还很不够,而最大的支撑无非是通过体制机制以及考评方式等配套改革,改变旧有的体制和环境,创设有利于课改实施的氛围和环境。

实际上,今天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正是我国教育现状的真实反应——不仅旧有的应试教育的环境和土壤仍然相当深厚,新的有利于课改推进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尚未形成,从而造成了课改的困境,但所谓的困境也正暴露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教育的原点是回到育人本身,培育现代公民,由此来说,坚定推进课改义不容辞。

文/张晓震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